残留奥氏体含量与热处理关系分析
轴承钢中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对轴承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与轴承材料的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轴承套圈在油中冷却后,是直接进行回火处理,还是淬火后继续进行冷却,再回火处理,对轴承套圈的硬度、金相组织都有较大影响。
众所周知,马氏体的转变是在Ms-Mz点完成的。由于铬轴承钢(Gcr15)的Mz点是处在较低的温度,如果按正常热处理工艺(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则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含量较高,一般残留奥氏体在15%以上,残留奥氏体在低温回火时,也不易分解。因此,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精密轴承来说是不利的。
低温下(低于室温)残留奥氏体是不稳定成分,但由于奥氏体在低温下等温转变较缓慢,所以,当冷却到工作温度以下时,会产生残留奥氏体的缓慢转变,为此,要稳定金相组织、减少变形,必须通过相应的冰冷处理,以减少残留奥氏体的含量,使之尺寸稳定化。另外,为了与国际接轨,新的高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JB/T1255-2001》(修改版),将提出要增加对残留奥氏体含量的检测项目。
为此,为了要满足客户需要,残留奥氏体含量控制在1%左右,我们特地做了轴承钢(Gcr15)的:Φ65mm×55mm×32mm轴承衬套和国外同样产品,一起放在无锡南方和星杰真空热处理有限公司的多用炉与真空炉内进行热处理(淬火+深冷+回火)工艺,对比试验。